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亟待機制創新
發布時間:2015-10-08 來源: 點擊次數:74次
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創建是《可再生能源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中的重要內容,是促進城市能源清潔高效利用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環節。自2012年5月國家能源局組織新能源示范城市申報至今,已經有89個城市列入了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(產業園區)的名單。
近日,記者在于山東即墨市召開的“新能源示范城市實施推進暨能力建設研討會”上了解到,經過三年時間,新能源示范城市在創建過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績,同時也遭遇了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。
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研究員胡潤青表示,過去完全依靠國家補貼開展初始投資的模式如今已難以走通,在新能源補貼上可以考慮引進“以獎代補”的方式,對發展較好的城市實施獎勵,這樣在資金支持的同時也能夠調動城市的積極性。
除了財政補貼,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認為,國家對于新能源項目的融資應給予機制體制上的保障,適當推進金融改革,提高資金的使用質量和效率。
《可再生能源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指出,在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的過程中,要著力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、分布式光伏發電、地源熱泵技術、生物質成型燃料利用。支持各地在新建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中,開展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技術示范,滿足園區電力、供熱、制冷等能源需求。針對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實施推進,湖北省襄陽市負責人認為,目前在新能源的開發過程中更多的政策傾斜集中在了發電上,對其他領域的關注相對較弱,期待相關政策可以更加多元創新。
而在新能源的利用上,很多示范城市面臨消納困境,并由此衍生出一些對現行政策適用性的質疑?!鞍l出的電大量剩余,卻要對老百姓執行階梯電價,似乎不太合理”。棄風、棄光現象嚴重的敦煌市負責人在研討會上坦言。水電資源豐富的四川省廣元市也有同樣的無奈。而在新能源消費能力較強的河南省安陽市,指標不足則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。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,因地制宜地靈活制定政策成為各參會城市代表的普遍訴求。
去年年初,國家能源局在公布進入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(產業園區)名單時同時表明,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列入創建名單的城市(產業園區)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情況進行考核,對達到新能源示范城市評價指標的城市(產業園區)授予新能源示范城市(產業園區)稱號。
日前,具體的驗收考核時間和指標尚未公布。胡潤青建議,考核中可以引入“星級評定”的模式,城市新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6%以上作為基礎的一星標準,隨著占比的不斷提高提升城市的星級,當比例達到80%以上時,可授予五星級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稱號。如此,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不斷設定發展目標,不受制于單一的評價機制,同時還能夠促進新能源示范城市形成長效化的發展動力。